找到相关内容12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舍心作意

    看破、看透世间苦,用慈悲的眼神、用喜舍的心情,看待世间﹙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五蕴炽盛﹚。  舍掉过犹不及的激情,做好自己的内心世界,以寂静来回向世间。不要一直想做什么、想改变什么,先做到...就是一种舍心作意,觉得世间已经这么苦了,还要苦上加苦吗?   对待每一个境界,都要看成一面镜子,从这个镜子看到我们内心的不平衡,从境界里面照见五蕴皆空,就是照见五蕴无常、苦、无我的意思,看到境界的当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5545723.html
  • 佛教为什么要求人们寻求解脱

    一切都归于空;六是怨憎会苦,自己所喜欢的人总是难到头,可自己非常痛恨,厌恶的人总是狭路相逢偏偏碰在一起;七是求不得苦,世界上多少好东西,奇珍异宝、高档低档,自己想得发疯,却求不到;八是五蕴炽盛苦,所谓五蕴即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佛教认为人即是五蕴的和合统一体。色指身体,受、想、行、识指精神而言。而五蕴苦也就是肉体与精神上的痛苦。身体上,眼睛爱看的是美色,耳朵爱听的是悦音,鼻子爱嗅的是芬香,舌头爱尝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976499.html
  • 佛教的醒世智慧——西妙

    “八苦”,从自然人的生理现象说生、老、病、死四苦;从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社会现象上说“怨憎会”、“爱别离”、“求不得”三苦,而归根结蒂,乃是“五蕴炽盛”苦。前七苦是从外在现象上说的,这是人人都有体验的,...为别人忙”。老死之苦,更是人人有份。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等苦,则是文艺作品的恒久题材,有写不完的内容,不正反映了人世间有诉不尽的痛苦吗?五蕴炽盛苦是从苦的内在原因而说。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种烦恼之火...

    西妙

    |基础|佛教|佛陀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08432894254.html
  • 人生最重要的课题──建立正知正见

    方法,然后努力实践,最后才能说:“啊!我得到幸福,我自在了。”这就是四谛法门的步骤。    人生的问题最明显的有生、老、病、死的苦,也有爱别离、求不得、怨憎会、五蕴炽盛等的苦。举其中一项来说,“老”...

    悟因法师

    |正见|正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2/0957322034.html
  • 生死轮回图

    死亡,中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,还会生病和衰老,不知何时死无常就会突然降临,所以生、老、病、死都是苦,再加上爱别离、怨憎会。求不得、五蕴炽盛等苦,真是苦不堪言。 F图:阿修罗道,又称人非人,非人道。...蒙昧而无智慧。由此无明而生行,作诸身、口、意业;由行生识;由识生名色(五蕴);由名色生六入(又称六处,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);由六入生触(六根对六尘);由触而领纳,谓为受;由受而生爱;贪爱炽盛...

    千百度

    |十二缘起|轮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08200518575.html
  • 往生净土与思惟苦集谛的关系

    所以不会有爱别离苦;与不退转的清净海会菩萨聚会一处,没有嗔烦恼现行,所以不会有冤憎会苦;修学般若,观照五蕴皆空,所以没有五蕴炽盛的痛苦;心中希求何法,都会自然化现,故无求不得苦。可见,但得往生,即出苦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往生|净土|苦谛|集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06513219040.html
  • 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恭逢阿弥陀佛圣诞

      2007年12月26日,农历十一月十七日,恭逢阿弥陀佛圣诞。  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,西方极乐世界位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娑婆世界的西边,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往西边去,大约经过十万亿个大千世界的地方,那个地方的众生没有生、老、病、死四种苦,也没有五蕴炽盛苦、怨僧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,以及其它种种的苦,纯然受诸多快乐,所以那个地方叫做“极乐世界”、“安养世界”或“安乐国”。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圣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12/10061919785.html
  • 农历十一月十七日 恭逢阿弥陀佛圣诞

      2007年12月26日,农历十一月十七日,恭逢阿弥陀佛圣诞。  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,西方极乐世界位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娑婆世界的西边,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往西边去,大约经过十万亿个大千世界的地方,那个地方的众生没有生、老、病、死四种苦,也没有五蕴炽盛苦、怨僧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,以及其它种种的苦,纯然受诸多快乐,所以那个地方叫做“极乐世界”、“安养世界”或“安乐国”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阿弥陀佛|圣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2/07451232848.html
  • 略论净土欣厌行

    随缘显识,此土五蕴炽盛,引众烦恼,故向往之;  常思我身虽困娑婆,而心已居净土,七宝池水芬陀利上已标吾名,临终势至金台,必安我足;  常思弥陀慈父常忆儿归,观音悲母恒想子还,我苦欣愿具足,今生定还家乡...引诸经典,详加论证。广举七种不净观,令人于欲乐享受,渐渐生厌,直至断除。在此基础上发愿求离三界,求生西方,此为厌离行。众生幻躯乃四大、五蕴假合而有,无常无我,注定了苦是本质,其通常的表现即为生老病死,...

    释果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1339081.html
  • 禅的生命,禅的正受——读耕云先生《安祥集》*

    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。这是因为,禅的本质正在于:“自尊自重,自我发掘,自我认识,自我肯定,自我净化,自我提升,自我完成”(同上);禅的根本精神就在于,破除五蕴炽盛的妄执...无四大不调与五阴炽盛之苦;心理平衡,则无兴奋、冲动、寂寞、消沉之感。”反之,“耽口腹乐,生理失去平衡,病患由斯而生;心为物役,心理失去平衡,烦恼纷然蓬起。”(见《...

    楼宇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2742643.html